重庆沙南街一号,初心不改,一切都是那么明亮欢快,勃勃生机,空气中散发淡淡芬芳。有人说,这里是一座永远的坐标。远远望去,绿树成荫,几幢古老的石头墙房子掩映其间,房子下面是400米跑道和标准大操场,石砌的台阶绕操场一圈又一圈。

这里是学校的中心,自1936年建校起,中心地位就没有改变过。所有建筑围绕中心布局,向后延伸铺展,在城市内部形成一块不凡之地。看似普通的操场和跑道历史悠久,演绎出一个个体育育人的感人故事,从这里跑出了多位世界冠军、优秀学子;清灰色的台阶被岁月磨得光滑、坚硬,沉淀出一段经典传奇。

2021年的春天,当一些学生正在准备高考的时候,我走进南开中学。

正值课间操时间,学生们奔向操场,在体育老师的引导下享受一段自由、舒畅的舞蹈。所有的感觉都敞开着,我发现我自己立刻被吸进去,被学生们在操场的那种自由享受所感染。

他们没有约束,时而甚至爆发出一阵笑声。音乐响起,学生在台上两名老师的带领下开始做操。老师请学生安静下来,在舒缓的音乐中调整呼吸。两分钟后,音乐突变,节奏加快,大家欢快地舞动。这时一位男同学从队列中站了出来,手握话筒唱起了歌。在歌声中,学生们跟着老师摆动身体。

这是一段新编排的动作,有的学生还不太熟练,无法完全跟上老师的节奏。南开中学的课间操早有名气,这些年多家媒体间有报道:2011年,《江南style》一时风靡,南开大胆创新,课间操跳起《江南style》,后又有重金属音乐的《中枪舞》,还有跟上国际潮流的《cake by the ocean》《cilycily》,每学期要编排新的课间操。

“上学期,我们跳的是民族传统舞《七月火把节》,这学期主要目的是教学生在运动中学会调整呼吸,我们选的音乐是羽泉的《奔跑》。”南开中学体育卫生处主任肖素华说,先确定本学期课间操的目的,然后挑选音乐,接着就是设计动作,这一步是最难的。为了在新学期有新的课间操,体育组的老师们在假期里就完成了这项工作。

“会玩的学生才会读书”

南开体育是一个巨型象征,一个有待解码的符号,涵义丰瞻。它亦是一段辉煌的历史,一种教育精神的传承,一条值得思考和书写的体育育人之路……它甚至是一本书,一本待打开的书,肖素华创作了《体育在重庆南开中学》。该书是南开的“第一次”,也是国内的首次,还有哪所中学的老师书可以写这样的教育史呢?

《体育在重庆南开中学》史料详实,表述精彩,完整再现了南开体育的实质和发展历程。通过这本著作,人们可以明白南开中学为什么强;阅读这本书,人们可以发现什么才是最好的教育。肖素华不仅再现了一段历史,更重要的是解开了最强教育的秘密。

1936年9月,爱国教育家张伯苓创办的南开中学(当时叫南渝中学)正式开学,从制订计划到建成上课不足一年,张伯苓将荒地建成一座大花园,有教室、礼堂、图书馆、科学馆、学生宿舍、教职员住宅、食堂、医院、浴室、合作社、养鱼池等一应俱全。

书中写道:“其中最令人赞叹的当属南渝中学的大操场,依重庆山地起伏的地理特色, 南北两面用石头砌成看台,容纳全校师生当观众,两边看台下还设有四个器材室,田径场的主席台坐南朝北,临桃李湖。围绕运动场周围的岁寒三友松、竹、梅 蕴含着南开学生在运动中追求的气质。操场内设有按兰曲式东西朝向修建的田径场:直道八条跑道,弯道有六条跑道,内有足球场,跳高、跳远的沙坑和标枪、铁饼、铅球投掷区。在田径场的东面,有六块篮球场。篮球场的南北两面都设有器 械体操区,安装了单杠、双杠、吊环、攀爬架、肋木架等运动设施,功能齐备。三友路旁设有四块排球场、四块篮球场及垒球场一个。另有风雨操场在大礼堂的南面。

大操场的排水系统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实属一流,跑道内外均有一人高的下水道,四周跑道和中间操场下的每一层填料都不一样,铺有粗石层、细石层、粗渣层、细渣层以及严格筛选的煤渣面层。这样的铺装效果一是能让跑道有韧性,二是下雨时使本处于洼地的大操场不会积水。跑道外沿环绕一圈的下水道井 盖,经过精心设计,加上场内龟背式排水系统处理,南开中学的大操场表面始终 都是干的,雨天也没有水坑。”

“青年人强,则中国强”,张伯苓的体育教育理想是 “体德兼进,体育并重”,注重学生“完全人格,即德、智、体、 美、群、劳多育并进而不偏废”。他希望学生不仅在校锻炼好身体,更要养成终身运动习惯,将运动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始终保持身体和精神之强健,这样才能具备终生服务社会服务国家之能力。

不准死读书,必须锻炼。张伯苓认为“会玩的学生才会读书”,他要求老师学生“下午三点半”到操场打球运动,每位学生还必须参加一项体育活动。这就是当时南开最著名的“下午三点半”。

学校每年的篮球、足球决赛由张伯苓开球,他倡导体育竞赛,认为比赛可实现 “1.发展身体,增进个人的健康,使之能达到最高的限度;2.练习肌肉与神经系统密切的合谐,养成敏捷适应环境的能力,与准确的动作配合技能;3.使学生实验社会上的伦理,练习与友伴的合作及社会的联合,且满足游戏本能的需要;4.锻炼学生的品格,以养成其自守节制和光明磊落的精神。”

这些思想和实践依旧闪烁着智慧的火光,即使在今天也极有价值。张伯苓还积极推动奥林匹克运动精神在中国传播,提出把运动推向全社会, “运动的范围不宜限于学校,应该推而广之,须普遍于全社会。”“我意以为运动的标准,不应该集中在大会的竞赛和锦标的夺得,应当视若日常生活的一种习惯,常常练习,使技术精绝出众。”

1939年5月,日机轰炸重庆,重庆南开仍如期举行春季运动会。张伯苓在运动会致辞时说,敌人想威胁我们屈服,我们偏不怕他们的威胁。我们规定要做的事,必须照着规定去做,我们要干到底,顶到底。这是体育育人特别注重的精神培育,在今天,更需要这样的精神。

做一个有精神的人,怎能没有仪容?南开中学提出“四十字镜箴”: “面必净,发必理,衣必整,纽必结;头容正,肩容平,胸容 宽,背容直。气象:勿傲,勿暴,勿怠;颜色:宜和,宜静,宜庄。”学生一走进教学楼能看到这40字,姿态摆正,精神也慢慢形成了。

“惟体育与世界青年共通”

南开中学一直坚守张伯苓的办学思路,《体育在重庆南开中学》详尽讲述了整个发展历程,书的第二章记录1952-1984年的发展,标题 “一段延绵的时代印迹(1952-1984)”。

为什么定格在1984年?原因估计在于:1984年5月,重庆三中恢复为“重庆南开中学”,并由邓颖超同志题写校名。这个时候,全国掀起教育改革热潮,要 “全面、有效地增强学生体质”, 体育备受关注。 “ 正好与重庆南开的教学传统——在学科教学中把体育放在首位的理念高度契合。”肖素华说。

书的第三章 “ 一部南开体育的现实之书(1984—2000)”,这是教育大发展时期。从1984年开始,南开中学开始探索体育选修课程,初期开设有六门,到如今已开设过三百门。 “现实之书”就是实实在在的进步,主要有这几点:1.把体育教学的课堂实际效果放在第一位,南开体育教学改革受到全国关注;2.深挖课堂教学潜力,关注学生能力培养;3.修建体育场馆,为学生们搭建更多“认识、接触”体育的平台;4.建设多支高水平运动队,既锤炼了学生的品格又展示了学校的良好形象;5.校内体育竞赛活动日益丰富,让学生在竞赛参与中感受体育精神。南开体育不仅仅是运动,更成为一种学习方式、生活方式、交往方式。

2007年6月在法国波尔多举行的世界中学生田径锦标赛上,南开中学王艺颖同学获100米栏第二名

2013年在捷克举行的世界中学生田径锦标赛上,南开中学彭婉婷同学获跳远冠军

书的最后一章——南开的“世界青年”(2000—2018),这是一个崭新发展时期,南开建立了完整的培养体系,为学生终身运动作好铺垫;课间操成为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活动能力的有力支撑;教会学生如何用身体语言表达自己,健全人格首在体育。

何谓南开的“世界青年”?《体育在重庆南开中学》中的看法是“惟体育与世界青年共通”,很多学生在世界性的体育竞赛上取得很好的成绩,学校体育教研室墙壁上挂有很多获奖者的照片:冠军6人次、亚军1人次、季军6人次,国家级比赛中获冠亚季军有240多人次。各运动队的队员在田径、国际象棋两个项目有3人成为国际级健将,篮球、田径、橄榄球和国际象棋等项目16人成为国家级健将,获得国家一级和二级运动员称号的近千人。

据不完全统计,从2000年至2019年,学校的体育特长生有40多人考入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此外还有400多人进入国内其他高校。

“体育就是身体的教育”

1983年,21岁的肖素华从北京师范大学体育教育专业毕业,分配到南开中学当体育老师,如今她是南开资历最老(三级教授)的老师之一,真正的中学体育教育专家。《体育在重庆南开中学》既是一本体育教育发展史,又是一部体育育人的思想集,书中有很多关于体育育人的思考,列举了大量成功的教学经验。比如有这样一段话:“如今,重庆南开中学的课间操已不是从学生一天的学习中割裂出来的单调重复的20分钟,而是学习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体育与文化交融,音乐欣赏与审美表现相契合,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以及对体育锻炼的热忱。学生缺的就是平台和机会,南开创造这样的机会,让他们发挥自己的创造力,让他们学会用动作去表达自己的情感,让体育创造力转化为学习动力。”书中大量类似思考举不胜举。

采访肖素华,让我对体育育人有了全新的认识。她妙语连珠,像是给我上了一课。现摘录她的部分说法——

体育就是身体的教育。育身体,育心灵。

比赛是体育的核心,在比赛中你会学到很多东西。

体育就是通过不同的重复次数,实现身体记忆,改善身体的发育方式。

一个人要以什么样的姿态存在于这个世界,体育帮助你拥有正确的姿态。

体育竞赛在于体育交往,所有学生参与到体育竞争中来,大家都是体育竞争中的一个角色,相当于社会中的角色。

体育课的核心就是运动量。

体育技能就是教学生在不同环境下生存的能力。

体育增进健康,养练能力,锤炼品格。

体育是一门直观的学科,更重要的是体察孩子的心理感受、培养规则意识、让他们知道学习体育的意义。

体育比赛是一个公开、公平、公正的竞技平台,也是一个教育的平台。通过参与比赛,孩子还会认识到公平、公正是相对的,是在统一规程下的公平、公正。

体育比赛也是一面镜子,学生从中发现问题,也能看到希望。现在的孩子在家里都比较受宠,参与比赛其实是一个“自悟”的过程。

参与体育活动和体育比赛是一个发现兴趣、发现潜能、制定目标、超越自我的过程。

……

这些话富有哲理,启迪思考。过去人们对体育的认知仅仅停留在锻炼身体的粗浅层面,南开中学的探索让我们看到了更为重要的收获:体育塑造学生的精神、品格,带给学生良好的应变能力和人际关系。

2015年6月在湖南长沙举行的世界中学生田径锦标赛暨第二届亚洲中学田径锦标赛上,南开中学彭琬婷同学获异程接力第一名

“体育和教育的融合是必由之路”

今年4月1日,由教育部西南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重庆教育学会、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重庆市南开中学校承办的“新时代普通高中体育育人方式变革峰会”在南开中学举行,并成立了普通高中体育育人方式变革创新共同体,致力于体育育人为根本。

会上,有专家指出,来自全世界的数据显示,世界范围内青少年体质健康下降的现象越来越突出,我国青少年学生中尤为明显,集中体现为“软硬笨晕”,软,骨头软;硬,关节硬;笨指的是动作笨拙、不协调;晕就是平衡性差,容易摔跤。其根本原因在于缺乏锻炼。

2019年9月,南开中学石磊老师率伍湘琳、张茂同学代表中国参加3×3 U18“亚洲杯”篮球比赛获女子组第四名

2020年,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肖素华曾谈到,该文件的出台是一个重大利好,“不过,在落实的过程中,肯定还会遇到一些实际的问题。比如,现在初高中学生课业负担越来越重,参与体育的时间非常有限。”但是,体育不是耽误学习,而是提升孩子学习的效率, “体育和教育的融合是必由之路。”

据介绍,如今不少地方已经开启“增值评价”。2020年10月13日,国务院颁发文件《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中,针对教育评价改革的核心问题,首次提出了“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的“四个评价”新理念。这是我国目前第一个关于教育评价系统改革的文件,其中首次提出“探索增值评价”。所谓增值评价就是注重教育中那些关键的、前瞻的、引领性的因素。体育即人生,体育教育关切的是孩子一生的教育。这就是南开,体育越强,它越强。